漢娜我昨天騎著機車要去買晚餐時,
在路口被一台轎車撞得人仰馬翻,
所幸一直以來都有戴安全帽的習慣,加上穿著長袖長褲,
(安全帽真的很重要!!!)
所以身上只是一些皮肉擦傷,
但是膝蓋的部分,救護人員說"傷勢比較嚴重,有輕微撕裂傷,建議搭救護車到醫院縫一下!"
我心裡想.....應該沒這麼誇張吧!!
便跟醫護人員說"沒關係,謝謝你,我可以自己到醫院救治!"
等警察人員做完紀錄,我就和漢娜哥哥就一起到了醫院,
護士檢查完我的傷口,前面說了什麼我不知道,只聽到...........
先打一支破傷風...
打一支破傷風...
一支破傷風...
支破傷風...
破傷風...
傷風...
風........
就在護士幫我清傷口的同時,另一位護士捲起我袖子,說"別怕,來~深呼吸哦!"
把針推完的30秒後,我就開始耳鳴 冒冷汗 想吐 頭暈 說不出話 視線晃動
總之 就是一整個不舒服到不能自己!!
後來護士趕緊推了病床讓我躺下,說我是暈針了(超丟臉)
約莫20分鐘後,症狀才漸漸變好,
(總之,漢娜我 就是一個害怕打針到不行的臭俗辣 )
回到家後,施打破傷風疫苗的右手臂肌肉一直很酸痛,
便開始上網搜尋一些關於破傷風的資料,
所以想藉由這個痛苦又丟臉的經驗 順便和各位看官們分享一下有關於破傷風的資訊!
資料來源: 疫情中心
破傷風(Tetanus)
一、 疾病概述(Disease description)
此疾病係由破傷風桿菌之外毒素(exotoxin)所引起,其特徵為痛性之肌肉收縮(最初在咬肌及頸部肌肉,而後為軀幹肌肉)。而最常見之初症狀為腹部僵硬(abdominal rigidity)及肌肉痙攣(spasm),典型的破傷風痙攣現象為「角弓反張」(opisthotonus)及臉部表情出現「痙笑」(risus sardonicus)之特徵。此疾病之致死率約在10%~90%之間,且以老人及小孩為最。
二、 致病原(Infectious agent)
破傷風桿菌(Clostridium tetani)。
三、 流行病學(Epidemiology)
(一) 遍及全球。臺灣以1956年病例數最多,有1,004例,其後實施破傷風類毒素接種,於1972年以後病例減為100例以下,自1981年起,每年破傷風之通報病例皆在20例以下,死亡病例也逐年減少至數例。破傷風病例通常會發生在農業區或低度開發地區,因為該等地區較易與動物之排泄物接觸,或預防接種情形較不完全。
四、 傳染窩(Reservoir)
病菌正常存在於動物(包括人類)之腸道,因此受動物或人類糞便污染之土壤或媒介物為傳染窩。
五、 傳染方式(Mode of transmission)
破傷風桿菌芽胞(spore)進入人體之方式,通常是經由受土壤、塵土或動物及人類糞便污染之穿刺傷口而入。另外,也有可能透過撕裂傷、燒傷及一般傷口甚或由注射受污染之藥物而引起。壞死組織有利此種厭氣性的破傷風桿菌增殖。
六、 潛伏期(Incubation period)
約3~21天。大部分病例在14天內發生。傷口污染情形越嚴重者、病況越嚴重者、預後情形越差者,通常潛伏期越短。
七、 可傳染期(Period of communicability)
此疾病不會直接以人傳人之方式傳染。
八、 感受性及抵抗力(Susceptibility and resistance)
完成破傷風類毒素接種所產生之主動免疫力持續至少10年,而暫時性之被動免疫可經由注射破傷風免疫球蛋白(Tetanus immune globulin, TIG)而得。破傷風病癒後並不會產生終身免疫,仍有可能二次感染,因此病癒後仍需進行預防注射。
九、 病例定義(Case definition)
十、 檢體採檢送驗事項(Specimens taking and transportation)
由於破傷風桿菌從感染部位培養出來之機率極低,且通常從患者血中亦無法測出其抗體之反應,因此,一般而言並無需對疑似病例採取任何檢體檢驗,對於病例之確認通常以臨床症狀為判定之依據。
十一、 防疫措施(Measures of control)
(一) 預防方法
- 教育民眾有關接受破傷風類毒素預防注射之必要性,辨識傷口之種類(特別是有可能導致破傷風感染者)和了解受傷後可能需要採行主動或被動之免疫預防措施。
- 民眾若發現傷口有被土壤、塵土或動物及人類糞便污染,或生鏽器具割傷,需至醫院進行適當之治療,並於治療時告知醫師傷口有被污染。
- 醫師對受傷後傷口之預防破傷風處理措施原則,可參照附件一之處理措施。
- 建議在工作中接觸土壤、污物、動物者及軍人、警察等意外創傷高危險群定期(每10年)追加破傷風類毒素以維持主動免疫力。
- 醫院之供應設備應滅菌消毒完全,以避免少數案例因受污染之器械、縫線或石膏包紮造成破傷風。
(二) 預防接種
- 我國自1954年開始供應白喉、破傷風、百日咳混合疫苗(DTP),接種四劑DTP疫苗後其破傷風免疫效力約可維持10年。
- 自2010年3月起針對出生滿二個月、四個月、六個月及十八個月之學齡前幼童全面改提供「白喉破傷風非細胞性百日咳、b型嗜血桿菌及不活化小兒麻痺五合一疫苗」(DTaP-Hib-IPV),取代原使用之DTwP。
- 常規預防接種時程:
適合接種年齡 |
接種疫苗 |
出生滿2個月 |
白喉破傷風非細胞性百日咳、 b型嗜血桿菌及不活化小兒麻痺五合一疫苗(DTaP-Hib-IPV)
|
出生滿4個月 |
|
出生滿6個月 |
|
出生滿18個月 |
|
滿5歲至入學前 |
白喉破傷風非細胞性百日咳及不活化小兒麻痺混合疫苗(DTap-IPV/Tdap-IPV) |
(三) 病人、接觸者及周遭環境之處理
- 病例通報:為第三類傳染病,發現疑似個案應於1週內通報當地衛生主管機關,或逕至本署傳染病個案通報系統進行通報。
- 隔離、消毒、及接觸者處理:不需要。
- 檢疫:非例行性檢疫項目。
- 接觸者及感染源調查:必要時可進行了解受傷時所接觸之物品與環境。
- 治療方法
(1) 肌肉注射破傷風免疫球蛋白(TIG)3,000~6,000單位(Unit),並取少量局部注射於傷口周
圍。
(2) 口服(或靜注)metronidazole(30mg/kg/day)是首選抗生素治療;其次可選用靜脈注射
penicillin。抗生素需持續治療10~14天。
(3) 儘可能以擴創術清理傷口,但對新生兒破傷風肚臍基部之擴創術是不必要的。
(4) 支持性療法最重要,包括維持患者呼吸道之暢通,暗室中照顧,必要時可以肌肉鬆弛劑保持
患者之鎮靜狀態。
(5) 主動免疫措施,應與治療工作同時進行。
- 檢視更新日期:2017-10-11
- 維護單位:急性傳染病組
最後還是一定要和大家說一下,騎機車一定要戴安全帽呀!!!!!
By Hannah